? 教学 | 建筑中心举行建筑与城市设计(一)课程评图活动 - 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教学 | 建筑中心举行建筑与城市设计(一)课程评图活动

  • 创建时间: 2020-07-08
  • 23254

2020年7月3日下午,国科大建筑中心,由崔彤教授主讲,兰俊、吴艳、王一钧老师共同完成的设计课程“建筑与城市设计(一)”+核心课程“建筑空间理论”的综合教学成果,通过5组学生设计作业在线上举办了评图活动。本次学术活动特别邀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邵韦平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总建筑师作为主持评委。建筑中心崔彤教授、齐欣教授、张路峰教授、周宇舫教授、兰俊副教授、吴艳老师、王一钧老师担任校内评委;同时,开放的腾讯会议平台形式也吸引了众多校外专家学生参与旁听。

 

 

640640

本设计课是建筑中心“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列设计课程的第一门课,也是建筑中心建筑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集中体现了崔彤教授倡导的“研究式设计”和“设计型实验”等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本设计课程在建筑中心开设已有7个学年,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本设计课程的关注重点也逐渐清晰。

1、设计与研究

强调设计与研究的融合,形成“研究式设计”和“设计型研究”两大特色领域;

2、实践与理论

强调设计课程所传授和分享的是“经验、知识、智慧”的结合,而非仅仅“知识”或“理论”;

3、科学与艺术

强调利用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形成“果壳”效应,鼓励设计成果更多的从科学研究成果中获取灵感;

强调以空间或装置的形式体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而科研装置与艺术装置是一种最基本的体现;

4、人工与自然

细致感悟人工&人造自然&纯自然的意境和特质,在设计中尝试营造人造自然的空间氛围和环境;

5、模件与单元

作为认识建筑和设计建筑的“基本手法”,“模件与单元”强调形态、建构、空间的三者关系,并要求进一步将空间形态拓展为空间叙事;

6、有形模件与事件模件

在设计深化过程中,伴随对模件认识的加深,还可以用事件模件作为构建建筑和空间的基本单元,形成具有抽象特征的空间系统。

本次设计课程以“自然山水中的模件叙事”为题,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与艺术中心“为建筑设计对象,将设计地段选择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和杭州校区两座依山傍水的校园环境中,鼓励研究生在充分认识地段山水特征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获得启发,创造具有科学与艺术融合特色的校园建筑和空间形式。

本设计课程跨越秋春两个学期。2019-2020秋季学期的设计研究阶段由崔彤教授、兰俊副教授和王一钧老师作为授课教师,带领5组研究生分别通过现场踏勘和网络调研等手段完成前期场地分析工作,通过文献阅读、案例研究等方式初步认识“模件”概念,并在充分发散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设计理念,在8周后提交了阶段性研究设计成果。2019-2020春季学期的设计深化阶段由崔彤教授、兰俊副教授和吴艳老师作为授课教师,带领研究生对上述阶段性成果在“科学基础”、“模件单元”、“建筑叙事”等方面进行深化。同时,作为本设计课的支撑,同步开展的崔彤教授的“建筑理论(一)建筑空间理论”核心课程也激发了研究生在深化方案时对深度和广度的思考。研究生们结合理论学习,持续深化研究型设计,最终形成了5个特色鲜明的设计方案。

本次评图采用线上方式开展,评委们均充分肯定了本课程对于建筑学研究生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他们在敏锐把握每组设计方案闪光点的基础上,也对每组设计成果在设计概念、创作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并指明了提高改进的方向。

 

 

640 1640 2640 3640 4640 5640 6640 7640 8640 9640 10640 11